您的位置:首页 > 艺苑谈天

小说连载|烽火恋歌:文化抗战中的永恒之约(第2章)

 发布时间:2025-10-22 浏览量: 3521

2章 烽火初燃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惊了全国。此时的林英,正在天津进行采访工作。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手中的钢笔像是受到了惊吓一般,“当啷”一声掉落在笔记本上,溅起的墨水如同一朵黑色的花,迅速在纸张上晕染开来。

林英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恐惧和不安,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匆收拾好行李,连夜赶回北平。火车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和无助。老百姓的哭喊声、小孩子的啼哭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溃了。这些声音像一根根细针,直刺林英的耳膜,让她感到一阵阵地刺痛。

当火车终于抵达北平车站时,林英迫不及待地冲下车,直奔清华园。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瞠目结舌——清华园早已不再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宁静祥和的地方。校门紧闭,周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操场上,临时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救护站,满地都是受伤的士兵,他们的呻吟声和痛苦的表情让人不忍直视。

在这混乱的场景中,林英一眼就看到了秦峰。他身穿一件沾满血污的白大褂,正跪在地上,全神贯注地为一名腿部骨折的士兵固定夹板。秦峰的额头挂满了汗珠,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忙碌而微微颤抖着,但他的动作依然迅速而准确。

林英像一阵风一样冲了过去,当秦峰抬起头,看到她的那一刻,他的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沉了下去。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这里太危险了,你怎么回来了?”

“我是记者,必须在前线!”林英的声音坚定而决绝,她毫不犹豫地从帆布包里掏出相机,仿佛那是她的武器一般。镜头迅速对准了那些正在忙碌搬运物资的学生们,他们的身影在战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渺小,但却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然而,就在林英准备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只手突然伸过来,按住了她的相机。林英惊愕地抬起头,只见秦峰一脸严肃地看着她,说道:“日军已经逼近丰台,北平守不住了。学校要南迁,你跟我走。”

林英坚决地摇了摇头,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相机那冰凉的金属外壳,仿佛在感受着它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我要去宛平城,那里有真相。”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带着一种无法动摇的决心。

两人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就在这时,一颗炮弹突然在不远处爆炸,巨大的气浪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将他们狠狠地掀翻在地。秦峰反应迅速,他立刻用身体护住了林英,用自己的后背承受了飞溅而来的碎石的撞击。

林英惊恐地看着秦峰,只见他的后背已经被划出了好几道深深的伤口,鲜血迅速渗出来,染红了他的衣服。她的手颤抖着,摸出了随身携带的绷带,想要为他包扎伤口,但由于过度紧张,她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从林英的眼眶中滚落下来,砸在秦峰的伤口上,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然而,秦峰却强忍着疼痛,对林英露出了一个微笑,安慰道:“别怕,我是医生,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那天晚上,月色如水,洒在校园的防空洞上。防空洞本是为了应对空袭而建造的,但此刻却成了他们的庇护所。秦峰和林英静静地坐在洞里,周围是一片昏暗和寂静。

秦峰专注地为伤员处理伤口,他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这已经是他做过无数次的事情。林英则坐在一旁,借着微弱的油灯光,认真地写着稿件。笔尖在纸张上滑动,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在防空洞里回荡,成为了唯一的慰藉。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天渐渐亮了起来。秦峰完成了对伤员的治疗,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躺着一枚银质的梅花胸针,它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

“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秦峰轻声说道,“戴着它,保平安。”他将胸针递给林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温柔和关切。林英接过胸针,手指轻轻触摸着那冰冷的金属。她能感觉到秦峰的体温还残留在上面,这让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将胸针贴近心口,仿佛能感受到秦峰的关怀和祝福。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北平沦陷的前一天,林英接到了《大公报》的通知,她要跟随记者团一起撤离。而秦峰则决定随医学院的医疗队前往前线,去救助那些受伤的战士。

在火车站,人群熙熙攘攘,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秦峰和林英紧紧相拥,他们的拥抱中充满了不舍和担忧。秦峰的白大褂上还带着消毒水的味道,这让林英感到一阵心酸。

“等抗战胜利了,我在清华园的银杏树下等你。”秦峰在林英的耳边轻声说道。

林英默默地点头,她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将那枚梅花胸针别在秦峰的白大褂上,仿佛这样就能让他平安归来。“你要活着,我还等着看你给我讲病理切片呢。”林英强忍着泪水,微笑着对秦峰说。

火车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缓缓启动,林英宛如一颗孤独的星辰,伫立在月台上,目光紧随着秦峰的身影,渐行渐远。她深知,此次生离死别,不知何时才能再度相逢。然而,她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宛如明灯照亮前路,他们必定能够跨越这段艰难险阻的时光,迎来胜利的曙光。

火车疾驰而去,林英紧紧扒在车窗上,遥望着秦峰如青松般挺立在月台上挥手,那身白大褂在秋风中肆意飞扬,仿佛一面胜利的旗帜,猎猎作响。那枚梅花胸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她迅速掏出相机,犹如一位捕捉时光的猎人,按下快门,将那个身影永远地定格在胶片之中。火车风驰电掣,北平的城墙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林英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作者墨岩,未完待续)

墨岩,四川成都人,四川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深耕散文、小说与诗歌创作,笔触兼具乡土温情与时代印记,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刊》《上海文学》等权威报刊。代表作散文诗集《祈望鸟》、诗集《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小说集《星月集》广受认可,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等选本。曾获四川省作协系统先进个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文入围奖等多项荣誉,创作扎根生活,兼具文学性与感染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