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8-11 浏览量: 403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懂得顺应时节,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降临。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世间万物。
田野间的小路和云层都一片漆黑,只有江面上渔船的灯火独自明亮。
清晨醒来,看那被雨水打湿的花丛,锦官城里的花儿定是带着水珠,沉甸甸地绽放着。
这首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当时杜甫因安史之乱辗转流离,已在成都草堂定居近两年。成都相对安定的生活,让他得以远离战乱纷扰,更能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细节。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场及时的春雨对农耕和万物复苏至关重要。杜甫久居草堂,贴近自然与农事,对春雨的“及时”有着深切体会,这场春雨引发了他的喜悦,遂写下此诗。
诗中的“喜”不仅是对春雨的赞美,更暗含着他对平静生活的珍视。经历战乱后,成都的安宁、自然的生机都让他倍感珍贵,春雨带来的希望与生机,也映射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继续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潜”字表明雨是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地来,“润”字体现了雨对万物的滋润,“细”字则突出了雨的轻柔。春雨无意讨“好”,只专注于“润物”,选择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进一步表现了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