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量: 3616
开栏语: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本栏陆续刊发中华经典文化名句、名篇,以飨读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吹得折断,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起了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棵树都开满了雪花。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丝织的帐幕,狐皮袍子不保暖,锦缎被子也显得单薄。
将军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铠甲冰冷得难以穿戴。
沙漠纵横交错着百丈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送行,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响了乐曲。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扬扬,红旗被狂风扯动,却因冻结而不再飘动。
轮台东门送你离去,离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走过的痕迹。
诗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左右,当时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前任,即将从轮台返回京城长安,岑参在轮台东门为其送行时写下了这首诗。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此诗既展现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又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其中最知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神来之笔颠覆了对雪景的常规想象。诗人避开“寒”“冻”等直白字眼,用江南春日梨花怒放的暖景喻指塞北暴雪,将朔风卷雪的酷寒瞬间转化为繁花竞放的生机。“忽如”二字既写雪势之急,又含惊喜之情——仿佛天地间的肃杀被一夜春风涤荡,千树琼枝裹雪,恰似梨花漫山遍野,冷寂中透着烂漫。
这种以春喻冬的逆向思维,不仅写出雪花的洁白繁密,更暗含边塞将士在绝境中的诗意突围:即便身处“狐裘不暖”的严寒,依然能从漫天飞雪中读出生命的绚烂。短短十四字,融视觉的壮阔、触觉的清凉与心理的暖意于一体,成为咏雪千古绝唱。
(资料整理:钟坤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