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量: 3339
开栏语: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本栏陆续刊发中华经典文化名句、名篇,以飨读者。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唐·杜甫《成都府》

译文
黄昏时暮色苍茫,夕阳的光辉笼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变换,一瞬间就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不断地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时会再见到故乡。
大江浩荡东流去,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
城市中华屋高楼林立,寒冬腊月里树木苍苍。
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弹唱。
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只好侧身把远山遥望。
夜幕四合鸟雀归巢,战火纷飞的中原音讯渺茫。
初升的月儿斜挂天边,天空繁星闪烁与月争光。
客居他乡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独自哀愁悲伤?
诗解
此句出自诗圣杜甫的《成都府》,为诗人于乾元二年(759年)避乱入蜀时所作。全诗以"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为核心意象,生动再现了唐代成都的繁华盛况。在经历了中原战乱与长途跋涉后,这座西南名都以其"曾城填华屋"的都市风貌、"季冬树木苍"的独特景致,以及"吹箫间笙簧"的歌舞升平,给诗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成都作为西南重镇商贾云集、笙歌不绝的繁荣景象,更在对比中暗含了诗人对乱世中这一方净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又深藏着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对中原故土的眷念。其箫笙和鸣的意象,既是对蜀地音乐文化繁荣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城市记忆的经典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