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量: 4522
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推进关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文旅产业为四川省支柱产业等精神,推动苍溪文旅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投资协会、以文旅为主要方向的中英双语网站-《闻新雕龙网》联合文旅专家、协会成员、多家文旅等企业走进苍溪开展商务考察活动。考察团走进苍溪县多个文旅点位,涵盖梨文化农文旅融合、嘉陵江文旅开发、道教文化、水利风景区业态丰富、乡村开发、红色文化景观等多个领域。从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到现代文旅的创新实践,从自然生态的灵秀多姿到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苍溪县以多元资源为笔、以融合发展为墨,勾勒出一幅兼具底蕴与活力的文旅画卷。

文化底蕴:从农耕符号到石刻传奇
苍溪县梨文化博览园以 “梨” 为核心符号,系统展现了苍溪作为 “中国雪梨之乡” 的农耕文明脉络。园内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互动体验等形式,串联起雪梨种植史、民俗传说与现代产业发展,既保留了 “千年梨树” 的历史印记,又融入了梨文创、梨主题餐饮等新业态,让单一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寻乐书岩则是苍溪人文精神的另一种载体。岩壁上密布的清代书法石刻,涵盖篆、隶、楷、行等多种字体,既有文人题咏的风雅,也有民间智慧的质朴。这些凿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更折射出当地重视文脉传承的文化基因,为现代文旅注入了沉静的历史厚度。
生态与乡村:自然禀赋的诗意表达
浙水乡山水村以 “山水” 为底色,构建了 “村在景中、景在村中” 的乡村图景。错落的民居与稻田、溪流相映成趣,村内保留了传统农耕器具与乡土植被,同时引入民宿、农家乐等业态,既满足了都市人对 “乡愁” 的向往,又通过规范化运营实现了乡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实践。

白桥镇白鹭湖景区则彰显了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的平衡之道。湖区水质清澈,常年有白鹭、灰鹤等候鸟栖息,岸边栈道与观景台的设计巧妙融入自然,既不破坏湿地生态,又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观赏水鸟、感受湿地风光的契机。这种 “低干预” 的开发模式,让生态资源成为最核心的旅游吸引力。
体验与传承:多元业态激活文旅活力
苍溪县回水漂流项目以 “刺激与清凉” 为标签,通过 680 米全透明玻璃滑道的创新设计,将自然山势转化为动感的游乐资源。滑道与山林景观的结合,让游客在体验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也能感受沿途绿意,实现了休闲娱乐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 “网红” 打卡点。

考察团在体验回水漂流项目
云台山道观与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则体现了苍溪 “多元信仰与红色基因” 的交织。云台山作为道教圣地,古观掩映在苍松翠柏间,香火与山风相伴,传递出宁静致远的修行氛围;而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将红军强渡嘉陵江的红色历史与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纪念馆、纪念碑与山体步道的串联,让红色教育与人文观光形成互补,实现了 “红色 + 绿色 + 古色” 的融合发展。

考察团在云台山道观考察

考察团在红军渡景区考察
从 “单点闪光” 迈向 “全域绽放”可期

文旅考察座谈会
从此次考察可见,苍溪县文旅资源呈现 “类型全、特色明、融合深” 的特点:从梨文化的在地性表达,到乡村生态的保护性开发,从现代游乐的创新实践,到历史与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均展现出对 “文旅融合” 理念的深入探索。未来若能进一步强化各点位的联动性,打造主题化旅游线路,
丰富文旅业态,以高科技赋能文旅发展,必将推动苍溪文旅产业从 “单点闪光” 迈向 “全域绽放”,持续释放出苍茫群山、浩浩嘉陵江风光与文化叠加的发展新势能。
中国投资协会投资信息专委会国际商务办公室副主任、闻新雕龙网总裁郑建超,文旅专家、传播专家上海三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荣罕,四川省钓鱼协会副秘书长蒲心、四川省钓鱼协会竞赛专委会主任李亮,四川归憩品牌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山、运营总监高鸣,闻新雕龙网运营总监、大成合美文化传媒集团创始人郑洪刚,大成合美集团成都西湖婚纱摄影基地投资人龚涛等10余人参与考察活动。
(文图 高照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