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量: 28065
翻到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公报,看到一行字心头一振:“到2027年,文旅产业要加快成为四川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届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达到3800亿元、2万亿元左右——这可不是轻飘飘的口号,是实打实要给全省经济“扛大梁”的架势。
2027年的四川文旅将会是什么样子?
我眼前突然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外地朋友落地成都,白天在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戴上AR眼镜“对话”青铜大立人,傍晚跟着电竞比赛的人潮涌向春熙路,手里还捏着刚在西博会上买的“川酒”限定款。夜里钻进新孵化的兴隆湖星空营地,枕着湖水看银河——这一整天的消费,从文化到旅游再到购物,每一笔都在给四川的GDP添砖加瓦。
文旅当支柱,靠的早不是收门票那么简单。四川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会议抛出了“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就是要把四川文旅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
目标上,要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扩大标志性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文旅风景道,推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精品线路。做靓特色文旅名片,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深化文旅名城建设,做强巴蜀名人文旅品牌,打造“川字号”文旅名品。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建强四川文旅宣传推广平台,增强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等功能,强化新媒体传播······
那天和甘孜州德格县一位做非遗手作的朋友聊天,他兴奋地说,州里对他的文创工作很支持,指导自己公司的多款文创产品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经常邀请他参与到大大小小的展览、展销会,销路打开了,很多当地工匠都加入进来了,“以前靠情怀硬撑,现在真能养活团队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地方文旅部门都很“卷”。局长带货、拍宣传片等不在少数,很多文旅单位将“入境游支付不便”“景区厕所排队”这种细节都列成整改任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文旅的支柱要扎得深,就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作为文旅从业者,我们有哪些新机遇?
继续看公报,全会指出,要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要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要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其中还透露,要培育200个“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高质量办好西博会、熊猫消费节、糖酒会、酒博会,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低空经济、票根经济,打造文旅消费创新场景、品质场景、人气场景。
“黄生君”觉得,政策正倒逼产业跳出观光依赖,转向高附加值业态。从“卖风景”转向卖体验、卖文化、卖生活方式。
例如,红色旅游将会继续年轻化,那么,将革命教育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产品,是否有新的机遇?演艺赛事正成为新的流量引擎,那么,“跟着演出去旅行”能否带动二次消费,春熙路演唱会观众转场乐山夜游三江,是否可行?银发经济蓝海开启,金沙江阳光康养、蜀南竹海疗愈能否推出新产品?首店经济爆发,潮玩店、数字艺术馆等新空间能否快速卡位?······这些都很令人期待。
站在2025年回望,那些雪山下的民宿集群、非遗工坊里的年轻面孔、科幻大会上尖叫的全球粉丝,早就在为3800亿和2万亿的目标投票。当文旅开始给全省经济“打主力”,四川递给世界的名片上,终将呈现“安逸”背后的硬实力。(黄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