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华为、大疆海外叙事,品牌故事不等于产品说明书!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科技品牌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技术创新上向国际市场展现了强劲的中国实力。在2024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科技品牌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品牌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国际品牌价值评估领域,情况却有所不同。根据《2024年Brand Finance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报告显示,国际科技行业品牌价值占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的比重为17.12%,较2023年增长27.29%,科技行业已然成为国际范围内最具品牌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3]。相比之下,中国上榜品牌在行业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数量最多的行业集中在银行、工程建筑、保险等领域,科技行业品牌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尽管中国科技品牌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和国际市场认可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国际科技品牌巨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品牌传播的生态。根据HubSpot和Brandwatch《2023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几乎四分之一(24%)的18-54岁的消费者已经优先通过社交媒体而不是搜索引擎搜索品牌。在“千禧一代”中,这一比例升至36%。


中国科技品牌在海外市场正面临污名化风险胁。在2023年举办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与国家形象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辛斌表示:“国际话语权的根基在于物质基础和综合国力。所谓的信息自由流通实质上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动,这加剧了国际秩序中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在当前‘西方强、东方弱’的国际话语体系中,我国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形象常常被西方媒体曲解甚至妖魔化”[5]。这不仅是因为硬实力展示不足,更是因为缺乏能够跨越文化隔阂、引起共鸣的品牌形象。
来源:国际品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