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酒韵酒趣 |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苏东坡与酒​

苏东坡写了许多有关酒的诗、词、赋、文,在中华酒文化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文,是他在酒宴上或酒宴后,喝得朦朦胧胧时创作完成的。所以,他在《洞庭春色赋》中说:对酒“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当时,许多崇拜苏东坡才学的人,掌握他的这个特性,备好美酒和纸笔,“钓”他的字,“钓”他的诗,“钓”他的画。一代大文豪,一代杰出书画家,其作品竟然与酒相连,这是多么奇特的情景啊!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是苏东坡写的醉酒后创作一幅壁画的感受。诗云: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

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芒。

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苏东坡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酒是艺术创作的催化剂。这幅《竹石》是他的“醉画”,酒酣以后所作。从艺术构思到具体绘作,都得力于酒:“空肠得酒芒角出。”苏东坡空肠得酒,热血沸腾,竹叶、石块的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随即竹叶之芒尖,石块之一角,已生于空肠;渐渐地又变成竹子、石块的具像。这些形象在酒力的催化下,已森然排列于脑中,此时此刻,他已到了不吐不快的关键时刻,于是,一幅醉画问世了! 

黄庭坚作为苏东坡的门生,十分了解老师的创作生涯。他在《石竹》诗中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

苏东坡“醉时吐出胸中墨”,不仅是绘画,作诗、写词、撰文,以及书法,皆如此。他在《题醉草》中说:“吾醉后能作大草,醒后自以为不及。然醉中亦能作小楷,此乃为奇耳。”苏东坡在草书《念奴娇》的题后云:“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纷然从指端出也。东坡醉笔。”这是苏东坡特别得意之作,竟然也出于酒酣之后,太巧妙了!

至于苏东坡酒酣后写诗作词那就不胜枚举了。1076年中秋节,在密州时,他欢饮达旦,酩酊大醉,写下了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水调歌头》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词里,苏东坡运用了高度的想象力,从人间到天上,又从天上到人间,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反映了对人生幸福的强烈追求和良好祝愿。

同是在密州,苏东坡在酒酣之后,又写下充满了战斗激情和爱国热情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满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真是醉酒后的豪言壮语,感人肺腑! 

苏东坡描写醉酒最完整的诗歌是那首《登云龙山》。他在任徐州太守,登上云龙山,诗曰: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歌声落入山谷,秋风袭来,一位喝醉酒的太守,爬上了黄茅冈,只见满冈是一堆堆乱石,犹如一群群绵羊。太守禁不住酒力的发作,竟然醉倒在地,以乱石作床。他仰看天际的一片片白云在飘流,苍天茫茫。这时,路过的人们都举首东南而望他,并且拍手大笑,说太守这是在撒野,在发狂。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苏东坡外,诗酒天才不乏其人。李白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是有海量的诗人,“兴酣笔落摇王岳,诗成傲啸凌沧洲。” 还有王羲之写兰亭集序、张旭作草书等等,都是醉酒后的杰作。

苏东坡与众不同的是,对酒采取了一种极理智的态度:爱酒而无瘾,饮酒少辄醉。这种“醉”,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夸张,是一种灵感,因为,苏东坡在“醉”中能写字,能作诗,能绘画,头脑是十分清醒的。这种“醉”是进入一种自我放松、抛弃拘束,“醉时万虑一扫空”,使精神进入一种高度活泼、极富创造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缺少酒不行,而贪杯也不行。这种“醉”就需要有智慧,有经验,有毅力,有技巧,苏东坡的醉酒就是千古绝唱的典范。

苏东坡在《饮酒四首》中说:“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酒酣让他天真,醉酒让他精神解脱,达到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精神境界。

 

 

 

信息来源:中外酒业公众号

 

首页    酒业    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列表左    酒韵酒趣 |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苏东坡与酒​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3-25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