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2024年现业绩拐点
原标题:寿险行业黄金周期已至?平安集团2024年现业绩拐点
2024年,平安集团(601318.SH)营业收入重返万亿大关,净利润也回升至千亿规模。
“业绩符合和略超管理层的预期,稳中有进,其实在2024年并不容易的。”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平安历时4年的寿险改革成效显著,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同时,资产端综合投资收益率也在利率下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管理层对2024年的整体的业绩表现,包括改革创新、深化改革都是满意的。
业绩拐点出现,管理层对平安集团未来发展也表示乐观。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社会将推动寿险行业进入黄金周期。寿险将成为长寿时代的压舱石和资产配置的底层资产,未来会长期向好。而平安的“产品+医疗、健康、养老”模式,将成为其重要的竞争优势。
“以寿险为基础,持续奠定医疗健康养老的服务……我们对寿险行业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郭晓涛表示。
2024年业绩企稳回升
2024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营业收入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
平安集团业绩企稳回升,主要得益于历时4年的寿险改革。在可比口径下,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8.8%,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
过去4年,平安集团的寿险改革的重点是从人海战术转向绩优、增优战术。平安在高峰期有130万代理人,目前最新的数据是36.3万代理人,郭晓涛认为代理人已减员至比较合适的规模。
代理人规模逐步企稳,人均产能则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产能增长43.3%,该数据已连续12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也就是三年的双位数增长。
此外,寿险改革一大成果是多渠道的战略,目前寿险的非代理人渠道占比已经达到18.7%,比去年再次提升2.2个百分点。而平安非代理人渠道的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大增62.7%,产能在持续提升。
在投资端,2024年平安集团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和健康险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6.0%。
“在去年复杂多变,包括利率下行的环境下我们认为这样一个成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表示,平安集团过去十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1%,无论是看当期还是看长期保险资金投资都是健康且稳健的。
在利率下行周期,寿险行业面临利差损的风险,即投资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历史上,美国和日本均出现过利率下行引发的利差损风险,并引发一波寿险公司破产潮。
对此郭晓涛表示,平安过去10年平均投资回报率5.1%,而负债成本在2.5%以下,目前集团无论是存量订单还是新增订单均不存在利差损。
一方面,平安存量的负债端结构非常均衡,保障型产品占比较大,而万能和分红险采用公司与客户共担利率风险的机制,让平安的负债成本具有灵活性。新增业务方面,在监管多次下调预定利率和万能、分红的结算利率后,整个行业的负债压力也能得到缓释。
另一方面,得益于此前稳健的配置,平安集团在利率较高的周期配置了长久期债券及高股息、高分红的资产,这些已成为集团高收益的压舱石。而在2024年,平安集团又购入了大量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权益类资产,以获取稳定的高股息。
此外,平安集团在国内和海外也进一步均衡配置,让资产端能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取得更优的平衡。而此前备受关注的不动产敞口已收窄到3.5%,其中八成以上为物权投资,即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收租型物业。
寿险迎来黄金发展期
“我们认为现在寿险业在中国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这跟我们的人口结构持续老龄化、进入长寿时代是有紧密关系的。”郭晓涛在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表示。
郭晓涛认为,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寿险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寿险将成为中国进入老龄化及长寿时代的客户的刚需,以寿险为基础,医疗健康养老的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他提到,寿险产品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讲具有三层功能,第一层是保值增值的功能,虽然现在是一个比较低利率的环境,但预定利率仍然是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第二是保障功能,当客户患病,寿险能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三是服务功能,平安的保单上会有医疗、健康、养老等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因此,寿险将成为一个长寿时代的压舱石和资产配置的底层资产,未来会长期向好,进入黄金发展期。
而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产品结构将会持续发生变化。
郭晓涛表示,未来分红险的占比将会持续提高。客户不再追求一个固定的利率,而是要求回报率能下有保底、上有浮动。每一个寿险公司则根据公司资产端所产生的投资回报,给客户带来中间的利差收益。郭晓涛预计,未来整个行业分红险的占比将会持续增大,并达到50%以上。
他认为,保障型产品的占比也会增加。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客户对医疗、健康、养老的需求也会增加,对保障性产品的需求就会同步上升。
围绕对未来寿险行业的判断,平安近年来持续加码医疗、养老、健康服务的布局。
据郭晓涛分析,国内养老的发展态势是9073,也就是90%的老人希望在自己家里养老,7%的老人希望不要离开居住的社区,只有3%的老人是希望去到真正的养老机构。平安的养老体系建设,也就是随着9073的发展趋势,最大规模的投入是在居家养老,去满足90%的老人的需求。另外平安也布局高品质的康养社区,满足少部分人对康养更高的需求。
他表示,中国的居家养老领域还处在一个非常初步的状态,因此平安希望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服务。
目前,在养老领域、医疗健康领域,市场上没有全国性的大型企业,没有固定的服务标准,没有固定的定价标准。客户会有很大的困扰,如果需要这样居家养老的服务,客户要去找谁呢?
为此,平安建立了医联体、住联体、乐联体、护联体,跟国家的政府机关、专业的学术机构,共同颁布居家养老、上门看护的服务标准。在这个基础上,以平安的品牌和专业能力去进一步管理这些服务商,要求服务商满足服务标准和定价标准,并做到端到端服务闭环的监控。
“在整个市场上,平安是唯一一家在做这个事情的,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专业的能力,还需要有线上和线下的能力来做闭环的端到端的跟踪。”郭晓涛说道。
据谢永林介绍,2024年,享有平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达到70%。平安的医疗平台、自营的医疗机构的发展也持续向好,好医生扭亏为盈、北大医疗集团经营大幅改善。
截至2024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覆盖全国75个城市,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较年初增加超7万人。接下来,平安在五个城市的六个高品质康养社区会陆续开业。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一方面我们的医疗健康网络布局要持续扩张到各个城市,我们今年希望扩到100个城市。”郭晓涛说道。
信息来源: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