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下一个十年,都在黄仁勋的最新演讲里了

图片
 
内容来源:笔记侠(Notemans)
 

商业热点

笔记君说:

 

美国时间3月18日,英伟达在美国圣何塞举办GTC(GPU技术)大会。

 

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科技巨头,今年GTC吸引约2.5万人线下参加,另有30万人通过线上方式收看直播。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主题演讲开场说:“因为AI技术爆发,GTC大会的规模每年都在扩大。

 

去年他们说GTC是AI行业的'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相当于中国的迷笛音乐节)。

 

今年我们搬进了体育场,GTC已经成AI行业的‘超级碗’(相当于中国的春晚)”。

 

在此次GTC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Blackwell GPU、硅光交换机、机器人模型等一系列新产品。

 

黄仁勋在演讲中反复传递出一个信号:随着AI行业在模型训练上的整体需求放缓,再加上DeepSeek在模型推理上所做创新,AI推理时代即将到来。

 

比AI推理时代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物理AI时代的前夜,未来AI加持下的机器人产业,是一条10万亿美元级别的全新赛道。

 

这场盛会不仅是技术人士的狂欢,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十年人类与AI共生关系的深度预演。

 

为此,笔记君对黄仁勋最新演讲进行了高度提炼,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们也预见了未来十年AI赋能百行千业的3大趋势,也想把这些思考带给大家。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一、黄仁勋主要讲了什么?

 
 

黄仁勋在150分钟的时间里,从人工智能过去10年的飞速进化,到AI发展的核心问题,再到具身智能的多个行业生态,再一次指明了AI的未来。

 

1.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中间态

 

老黄这次没急着秀新品,反而花了半小时科普一个关键概念:Agentic AI(代理式AI)。这玩意儿是AI进化的“青春期阶段”,夹在生成式AI和具身智能之间,相当于让AI从“做题家”升级成“项目经理”。

 

在现场展示的AI技术发展路线图中,黄仁勋按照“Perception AI(感知式AI)、Generative AI(生成式AI)、Agentic AI(代理式AI)、Physical AI(具身AI或者叫物理AI)”四个阶段的进化路线,他把Agentic AI描述为AI技术发展的中间态。

 

咱们打个比方说:感知式AI相当于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能看能听,但是不会思考(比如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

 

生成式AI相当于青春期的少年,会写作文会画画,但是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ChatGPT乱编名人名言乱编数据);

 

代理式AI就厉害了,相当于一个智商在线的成年人,能拆任务、做计划、自己纠错(比如AI智能体帮你规划旅游攻略,出错了还能改);

 

具身AI或者物理AI就是它装上了机械手脚,直接动手改造世界,相当于一个经验丰富啥都能修的老师傅(比如工厂机器人可以自动维修保养设备)。

 

(图源:英伟达)

 

黄仁勋认为,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AI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拐点,它变得越来越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算力来支持它。

 

老黄在演讲现场用了一段提示词,来举例说明生成式AI和代理式AI的差距。

 

这段提示词是:「在我的婚宴上,需要7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坐,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不应该坐在一起。而且,我媳妇坚持说她坐在我左边照相时会更好看,但同时我需要坐在伴郎旁边。我们这一轮怎么坐?如果我们邀请牧师和我们坐在一起呢?」

 

(图源:英伟达)

上图说明,生成式AI像急着交卷的学生,唰唰列出座位表,结果父母被安排成邻居——典型的“一本正经地胡说”。

 

而代理式AI呢?它是分三步搞定的。

 

先拆任务,先固定你和老婆位置,再隔离双方父母,最后塞进伴郎和牧师;再试错,模拟8000多种排列组合,相当于把宾客当俄罗斯方块反复调整;最后做复盘,检查有没有漏掉要求,甚至考虑桌子形状影响拍照角度。

 

代价是啥呢?

 

费电,非常费电。

 

所以在黄仁勋看来,加速AI工作负载的新型数据中心「AI 工厂」,就是要高效地处理这些tokens,把它从AI语言转换为AI货币——即智能。通过软硬一体优化,以更低的计算成本处理更多tokens。

 

说白了,老黄就是要用一套算法把AI处理tokens的能力,压榨到极限。

 

还是打个比方说:你用H100芯片每秒产3亿token,约等于把《红楼梦》抄200遍,然后你电表转得比电风扇还快,月入2万倒贴5万电费。

 

换上老黄全家桶之后,用全新芯片同样的耗电量怒刷120亿token,直接量产《霸道总裁爱上AI》,电费账单比房租还低,当然就能赚钱了。

 

这就是Agentic AI下,新黄氏定律曲线。

 

(图源:英伟达)

 

2.“AI工厂”、汽车和机器人行业的未来
 

老黄这次掏出了个叫Dynamo的“AI工厂操作系统”。简单说,它就是给AI推理任务装上涡轮增压——以前AI生成内容像老牛拉车,现在直接换高铁。

 

它能让AI在同样时间内“吐出”几十倍的token。比如用新架构Blackwell跑DeepSeek模型,处理速度直接飙升30倍。

 

更狠的是,同样100兆瓦的电量,老款H100芯片每秒产3亿字,新款GB200芯片直接干到120亿字,机柜还少用一多半(从1400个减到600个)。

 

咱们打个比方:以前AI推理像小卖部手工记账,现在Dynamo+Blackwell这个王炸组合就是全自动超市收银系统——结账速度快30倍,电费还省一半。

 

老黄还宣布要和通用汽车搞大事:用英伟达的AI全家桶(芯片+模拟系统)改造下一代汽车、工厂和机器人。

 

英伟达推出了Halos系统,相当于给汽车戴上了“金钟罩”——既能防黑客攻击,又能用AI预判车祸风险。现在,全球几乎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都在用英伟达的技术,从数据中心训练到车载芯片几乎全都被它给包圆了。

 

老黄押注机器人是下一个十万亿美元市场,还扔出三颗炸弹:

 

第一颗:人形机器人通用大脑Isaac GR00T N1。这是全球第一个开源人形机器人模型,相当于给所有机器人公司发“标准教科书”,而且开发者还可以随意魔改:想要餐厅服务员就训练端盘子技能,想要搬砖工人就加载负重模块。

 

第二颗:宇宙级模拟器Cosmos。在虚拟世界里生成无限训练场景,比如让机器人在暴雪天练爬楼梯,在台风天学搬货物。这样就能大大降低真实世界里训练机器人的成本和损耗。

 

第三颗:物理引擎Newton。英伟达和谷歌、迪士尼联手开发的开源引擎,专门训练机器人理解现实物理规则。现场还有个小彩蛋:现场彩蛋:去年爆火的迷你机器人“小蓝”再次登场,今年它已经学会根据老黄和观众的反应调整动作,不断卖萌。

 

这个小家伙去年GTC就来过黄仁勋演讲现场,今年它再次成功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大家都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图源:英伟达)

 

在演讲的最后,黄仁勋以“AI正在创造无限可能”收尾,强调从算力基础设施到行业应用,英伟达将持续领跑整个行业。

 

二、黄仁勋的演讲

让我们看到哪些未来十年的趋势?

 

1.从“理解语言”到“接管任务”,AI的能力正在发生飞跃质变
 
将来的AI不再是你说一句它动一下,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很多“幻觉”的“工具人”,而是能拆解复杂问题、自己规划步骤的“智能助理”。
 
比如过去让它订酒店,它只会按你的要求搜索;现在它能主动分析你的日程、预算,甚至预判航班延误提前做备选方案。
 
这种变化背后是技术突破:AI的“大脑”(推理算力)比去年强了10倍,但成本反而降了30多倍。
 
在不远的将来,AI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的能力”。
 
那我们怎么用呢?
 
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建议:
 
很多重复性工作,例如制作表格、初级文案等将迅速被AI取代,我们更大的价值在于怎样学会提需求和做决策,比如使用AI处理复杂的项目规划,与AI配合项目更好落地等等。
 
2.从“大模型”到“小模型”,AI创业门槛不再高不可攀
 
前几年科技公司都在疯狂烧钱训练大模型,就像造火箭。现在大家更关心怎么让AI真正干活—相当于要把火箭发射出去。现在光是让AI做个医疗诊断,需要的计算量就是去年的100倍。
 
但好消息是:英伟达开始把高端技术“平民化”。
 
比如用模块化设计让中小企业像拼乐高一样搭建算力系统,同时推出了可以轻松跑动大模型的超级计算机,售价只有3000美元。相当于以前只有大公司用得起的超级计算机,现在几个人的小工作室也用得起。
 
可以预见,在将来可能会出现“算力中介”或“算力经纪人”,帮助企业低成本调度到更多的算力资源。
 
用AI创业的门槛也将大大降低,毕竟3000美元的设备就能训练定制的“AI小模型”。
 
将来,可能我们并不需要很多大模型,而是把我们的工作经验和生活习惯都训练成一个个小模型,因为有了我们的数据和经验加持,小模型干起活来可能更加得心应手,让我们的效率变得更高。 
 
3.从“数字世界”跨进“物理世界”,机器人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不少朋友觉得“具身智能”或者“物理AI”这两个词不接地气,很难理解。
我们来用生活中的场景举例说明。
 
所谓具身智能,就是让AI不仅会“动脑子”,还能“动手脚”。
 
以前的人工智能像个宅男,只会对着电脑搞推理;
 
现在它戴上机械臂、装上传感器,开始真正走进现实世界干活了。它正在从实验室走向菜市场、工厂车间和你家的客厅。
 
就像我们人类遇到问题会“眼睛看→脑子想→手操作”,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也能感知环境(比如看见水杯在哪)、做决策(判断怎么拿不会洒)、执行动作(稳稳端过去)。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生活的场景:
 

在工厂机器人不再只会重复一个动作,遇到零件放歪了能自己调整,就像老工人一样灵活。

 

在城市无人机自己巡逻查违建,扫地车凌晨自动出门作业,红绿灯根据车流实时变灯。

 

在你家扫地机器人升级成“家政阿姨”,能收拾玩具、提醒你牛奶过期,能从洗碗到擦灶台一条龙服务,甚至扶着老人上厕所。

 

在医院手术机器人给千里外的医生当“替身手”,康复机器人带着中风患者做复健动作。

 
 
说白了,具身智能就是给AI装上身体,让它从“键盘侠”变成“实干家”。
 
未来五年,你会突然发现:
 
街边咖啡馆的咖啡师是机器人,快递站分拣包裹的是机器人,养老院里照顾老人的还是机器人,这些都不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具身智能在我们身边落地的日常。
 
结语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半导体,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计算是目前最高效的生产力,计算是当今最核心的新质生产力。

 

AI不是资本炒作出来的泡沫,而是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它是一场真实而深刻的变革。

 

来源:笔记侠

 
 

 

首页    看世界    世界风    世界风置顶    下一个十年,都在黄仁勋的最新演讲里了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3-23 23:01